莱德伯特(北京)生物科技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2-03-11 14:16      浏览量:1760

单克隆抗体是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简称单克隆抗体。这种合成技术首先是由德国医学科学家Kohler和英国医学科学家Milstein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细胞状态稳定,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并能产生抗体。单克隆抗体产生的抗体来自识别抗原决定因素的细胞克隆,因此它们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1、鼠单克隆抗体

在目前的单克隆抗体生产中,鼠源单克隆抗体仍占很大比例。制备小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首先从抗原免疫小鼠中提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结合,最后完成单细胞的克隆,使培养的克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然而,鼠源抗体在临床应用中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鼠源单克隆抗体与NK等免疫细胞表面Fc段受体的亲和力较差,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不强,其与人体补体成分的结合作用是普遍的。因此,在对抗肿瘤时,其协同破坏能力非常有限。

2、嵌合抗体

抗体的恒定区在整个抗体分子中具有最活跃的免疫原性,而抗体的特异性则体现在抗体的可变区。从杂交瘤细胞中提取功能可变区基因,与人Ig常数区基因连接,导入合适的表达载体。宿主细胞不表达人鼠嵌合抗体。该合成技术的实质是保留小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去除小鼠源性部分,用人源化片段代替。由于小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降低,既能减少对异源单克隆抗体的排斥,又能保持亲本抗体的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力。

3、人源化抗体

为了解决两种抗体异种比例过大的问题,必须开展小鼠抗体的人源化转化技术研究。方法有很多,包括重组抗体和表面重塑技术。重组抗体是互补决定区移植过程,将小鼠抗体的CDR转移到人抗体的相应部位,从而将抗体的人源化工艺质量提高到90%以上。目前,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普及度和社会认可度。

莱德伯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人源性抗体

(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是将蛋白质分子或肽段的基因克隆到丝状噬菌体的基因组遗传材料中,与噬菌体的表面蛋白相结合,形成融合蛋白。这样,异体分子就会出现在噬菌体的表面。这样,就可以生成一个包含数以亿计的不同抗体基因的数据库,这些抗体基因都是在体外制备的。然而,该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包括文库容量不足、氨基酸修饰受宿主限制等。

(2)、核糖体显示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的遗传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和茎环被引入到耦合转录或翻译的细胞自由翻译系统中孵育,从而产生mRNA、蛋白质、核糖体三元复合体。

本文通过分析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单克隆抗体在实践领域的发展应积极应用各种最新理论,加强对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研究。随着莱德伯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eacon这款设备的推出,可为您节约大量的筛选时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常规利用杂交瘤或噬菌体展示技术一般需要3-6 个月,而Beacon这款设备仅需 3 天即可获得特异性抗体序列。可以直接在 0.5nl 体系中分离和检测单个浆细胞,从中筛选表达特异性抗体的目标细胞,并获取其重链和轻链 mRNA,反转录后即可直接用于测序和优化。

* 以上部分内容网上收集,仅供参考。如果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